首页 > 保养 > 正文

肌肤越护越差 要和肌肤“讨价还价”

来源:| 作者:| 发布时间:2015年04月02日

肌肤越护越差  要和肌肤“讨价还价”

为何肌肤越护越差

误区一:成分没搞懂

保养品中的化学成分,翻译成中文都颇为艰涩,更别提英文,消费者往往懒得看。但关键性的成分标示,通常能帮助你了解是否吻合皮肤此时需求。

解决办法:

多看些美容杂志或上网吸收关于成分的知识,才不会买了自己肌肤根本用不着的保养品。你也可以保留标示产品的商品外包装,让皮肤科医师帮你判断。

误区二:添加浓度打折扣

在保养品中添加的有效成分,若浓度不高,能发挥的护肤功效,当然大打折扣。举例来说,根据卫生署新规定,美白产品只要有效成分浓度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,就无须标示浓度。以维他命C为例,0.1%和2%的浓度都在许可范围内,但效果却可以相差好几倍。

解决办法:

如果保养品的成分标示对了,肌肤却不如预期效果,或许浓度上的多寡是个关键。

误区三:肤质定位不明

可别被化妆品厂商“外干内油”、“外油内干”的模拟两可说法搞混,皮肤科医师提出纠正,皮脂腺分泌是在整个肌肤的最外层,所以根本没有“外干内油”的肤质。

解决办法:

问题大多出在“外油内干”的困扰上,原本属于干性肤质,却因后天的异位性皮肤炎、或荷尔蒙变化,影响油脂分泌变多,至于干燥则是表皮角质层的问题。找出发炎的原因加以避免,做好轻度保湿,效果更胜特地去买抗敏感、或错用控油保养品。